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8节(1 / 2)





  此时的轻骑正是由张辽与赵云二人率领,急速往白马处行进。

  派出去佯装攻打延津的则是吕布和曹昂。

  这回袁绍还真就咬了荀攸的钩子,瞧见延津被攻,果然分兵,命大将颜良镇守白马。

  曹昂是曹操的长子,吕布也成名多年,袁绍哪里能想到真正要对袁军动刀子的却是此时声名尚不显的张辽和赵云。

  即使他帐下有谋士察觉了曹操的意图之后对袁绍分析了一番,可袁绍却因为出兵延津的将领分量之重而并没有听信。

  这只是初战而已,曹军和袁军的主力尚未狭路相逢。

  “上回的那个崔州平可是留在了许都?”王越问道。

  曹初刚把自己的马找回来,随口回答:“对啊。”

  崔钧不喜战乱,在曹初的建议下暂住在了许都。

  其实他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隐居的。

  在早年,大汉还是当今陛下的父亲孝灵皇帝在位的时候,朝廷卖官鬻爵成风,就连三公之位都是明码标价。

  崔钧的父亲曾经就买过官,即使在那会儿三公都快成了虚职,并且灵帝这种卖官的行径被万人唾骂,但也还是有不少人眼馋不已,巴不得倾尽家财买一个大官回家好光宗耀祖。

  崔钧的父亲在当时称得上是冀州德高望重的名士,又官至九卿,名声极好。

  三公之一的司徒之位本是被皇帝标了一千万钱,可崔钧的父亲却走了关系,只花了五百万钱就买了个司徒的位置。

  如此一来,虽然官至三公,崔钧的父亲却名望大减。甚至还被自己的儿子崔钧讽刺“铜臭”。

  可见崔钧很讨厌这种风气。

  后来董卓入京作乱,引得各地诸侯起兵打出共讨董贼的旗号,那时一腔热血的崔钧也参与其中,这样算下来,崔钧还算是曹操的故人呢。

  那时的官宦子弟哪个不是壮志凌云,豪情满腔?

  可这样一来,他的父亲就因为其子崔钧参与了讨董联盟而被恼羞成怒的董卓下狱,后来又在李郭之乱中被乱兵所杀,崔钧的兄长也因为始终心怀父仇郁郁而终。

  至亲全都变成了冰凉的牌位,崔钧无牵无挂,只得选择与友人隐居在了荆襄之地。

  崔钧所姓的崔氏与历史上那位名士崔琰不一样,一个是博陵崔氏,一个是清河崔氏,即使祖宗是同一个,到底也还是两家。

  诸葛亮的友人大多是初出茅庐的后生或是像司马徽那样自始至终隐居的人,唯崔钧历经曲折、鬓生华发。

  王越叹道:“当年我居于洛阳时倒也认得他父亲,未曾想如今天下乱成这样,世人多为颠沛啊。”

  曹初安慰他:“会有平定的一天的。”

  王越笑道:“你生于乱世,自是不知太平盛世的安逸。”

  曹初反驳:“我知道。”

  “哦?你说说。”

  “不是有句老话么,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乱世之人朝不保夕……”曹初口中说着,缓缓陷入了沉思之中。

  即使历史上的东汉末年至三国群雄辈出,却也无法否认这是个用无数人命来填的乱世,元气自然损伤得很厉害,以至于在这个时代之后出现了后来的五胡乱华。

  从三国时期结束到匈奴攻陷晋国都的永嘉之乱,仅有三十一年而已。

  曹初甩了甩脑袋,试图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从脑海中抛出去。

  几日后,大军于白马附近安营扎寨。

  面对即将到来的这场战役,曹营中最笃定曹军会胜的反而是曹初。

  但她这回却想错了。

  历史既然已经变动,必然会牵扯出更多的变数。

  白马的战报尚未传来,延津那边却带来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

  “延津士卒反叛,大公子生死不知!”

  曹初一把抓住那人,眸中满是不敢置信:“那吕将军呢?”

  来人急得额上冒汗,磕磕绊绊道:“好似,好似是往北边去了……”

  第31章 三章合一

  曹初一怔。

  吕布往北边去了?

  延津的北边当然就是袁绍的后方。

  此时曹操尚在白马作战, 定然也收到了延津的战报。

  袁绍被荀攸的计策调走, 亲自率军从白马分兵过去解救延津, 这会儿也应该已经到延津附近了。

  她继续抓着那人追问道:“那于禁于将军呢?他在何处?”

  “于将军进军汲、嘉二县,尚未归来!”报信的人也冷静了下来,回答道。

  曹初下意识攥紧了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