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乡野种田小扎第260节(1 / 2)





  最妙的不过就是付费餐,虽说贵了点儿吧,不过我们不好买得到,实际上一周在餐厅里面花费的钱,也在一高差不多,但就是吃的贼好!”

  “思源的付费餐是真的好吃!”另外一个穿卫衣的男孩疯狂的赞誉:“特别特别好吃!付费餐做的啥都特别好吃!”

  大概是感觉他自己中文词汇存储量实在是太匮乏,他跟着还拽了句刚学的英文。

  “我感觉咱们一高的伙食就挺好的了,我们之前在三初中,那边的伙食才不行呢,卖得又贵又难吃,偏偏学校还把周围卖饭的都撵走了,我们平常连吃顿好吃的都不行。”

  “就是,我们当初在三初中,天天就盼着赶紧考上一高,因为我们就是听说一高餐厅的饭菜比较好吃,而且还是几个高中里面唯一能出去吃饭的。”

  “我感觉在一高人生已经很圆满了。”

  穿着运动服的男孩一边走,一边道:“你们怕是不知道,我们当初在中招之前,都舍不得离开思源,为了吃,还有人密谋专门考差点就为了留级再吃一年的学校餐厅。”

  张老头看着那俩思源出来的学生一边说,一边把他潜在的客户往外面带,他脑门子突突的气,差点就想抬脚给这俩兔崽子来上一记。

  也许是这两个男孩说话带起了一阵漩涡,也许是从思源学校走出来上高中的孩子们着实太想念曾经的伙食,到了寒假,竟然一群结业了的学生们重登学校的论坛,疯狂发帖请愿,希望老石再继续办思源高中部。

  还别说,石磊还真有这个打算,办学校要说难,实际上也不难,他已经从小学做到了初中,未必不能再从初中继续往上做到高中。

  不过要是真细说起来,办学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得好好的琢磨两年,不只是师源的问题,还有更多的考究。

  而最让他头疼的事,也不过于林敬松能往他们这边供的货,还是太少太少了!

  毕竟思源初中能起来,一大部分的原因就出在学校的餐厅上,甚至于学生们请愿要求办高中,归根到底也是因为餐厅的付费餐做的好吃。

  不过好在一点是,石磊接到消息,市里准备扶持林敬松事业的发展,已经帮助批给他一千多亩地了,等过两年他办高中的一切事宜都备好,说不定还真能跟思源一样走老路子呢!

  而郑民望,他也渐渐不满足于只在一小门口开这么一家粥店,毕竟每天在他们家店门口排队,都得时不时的劳烦交警维持秩序……

  只是同样是顾虑林敬松那边供货不足,他动了一年多的念头,在听到林敬松又承包了一大片土地的时候,原本被摁下的心,又跃跃欲试的想浮起来了。

  林敬松这边,这次他承包的土地多是平缓的小山头,特别是东边那两个,还挨着另外一条从万屋山里流淌出来的小河,农业用水基本上不用怎么担心。

  秋收一忙过去,林敬松就准备着手开始搞基础建设。

  这些山坡都比较适合拿来种田,也没有特别多的建设需要,林敬松在一些比较容易缺水的地方建了个蓄水池,把两条穿过的小河引一部分水流过去,另外又把路铺了方便工人来回运输。

  就在林敬松忙着盯工程的时候,他还顺便找村长帮忙招人。

  到底是即将进入腊月,还真有不少外地打工的人回来,很方便。

  今年的一切一切,林敬松都可以用一个词概括:顺溜!

  第343章 番外

  现在,林敬松这边已经招收了四五十个工人,每个月单是发工资都是一大项支出,为了方便发放,林敬松给山上的工人们办了工资卡。

  虽然是没有现金来的更能刺激人心,不过好在一点是他这边工资待遇高的消息终于悄咪/咪的被传了出去。

  有好的一点是山上招工比以往都顺利了很多,当然也有不好的一点,那就是不少人奔着钱来死皮赖脸的想过来干活。

  不过林敬松这边已经招的差不多了,再加上连着承包三千多亩地,着实得两年时间慢慢消化,他已经不打算再招工。

  赵岩的母亲听说他这边工资高,也跑回村子要认他回去,可惜的是现在赵岩生活过的不错,自然是不愿搭理他的母亲,自打见识了李强,现在山上的工人们对于怎么撵不速之客,那是相当的有经验。

  今年冬天并不是很冷,正好山上来了几个曾经在工地上干活,会盖房子的人。

  农闲的时候,林敬松便自己去买材料,张罗着山上的工人们在几片农田旁边盖小屋子,正好挨着住还能方便随时看管自己的田地。

  一连盖了五六个跟钱桑一样的小院子,就到了腊月。

  一共是新开了七八个山坡,都是用来开荒做梯田,原本林敬松是想也种上一小片的专门吃瓜翠的西瓜,可后面听说又有不少枣庄里的人家跑去村长那边要种子。

  林敬松也不想跟他们抢市场,干脆作罢。

  今年的冬天到处都是大晴天,除了年根那几天下了两天的雨,基本上都算是个旱冬。

  不过趁着这个冬天农闲,天气也好,林敬松便招呼着工人重新把山上的水利系统布局规划一下。

  把桃花岭那边的湖跟后山那边的湖当中挖了个暗渠,基本上绕着大半个山头转圈,就算是天气发生旱灾,也能保证地里的庄稼有水用。

  年后,林敬松又购入了八台农机车,再加上工人们大多都会开农机车,春耕的时候两班倒,效率非常快。

  甚至于还有时间去帮着村里的农户们春耕,老李头家里的那辆农机车在他们自家田地里练习熟练了之后,也开始帮着村里的人家一起播种。

  也是为了还去年的债,老李头并没有要钱,林敬松也不缺他们一百两百块钱的,另一边也是为了让山上新进的员工们多多联系,尽快上路。

  村子里的老人们都没什么生存压力,而且日子也一起都往好处发展着,也不需要有什么暗地里的竞争,枣庄竟然村内气氛空前的和谐。

  也许是看在李强走了,不再村里闹事,也许是看在李老头两个女儿女婿为人都还不错,孙家愿意以低价把他们用不完的肉鸽粪便出售给他们。

  再加上王师师又改良过的沤肥方案,到了草长莺飞的三月,枣庄处处都是一片青绿色的生机。

  新开的几片土地,林敬松一部分用来种植粮食庄稼,另外一部分种植油菜甘蔗这类的经济作物,刘东听说之后,开玩笑说着:

  “等你再发展十年,说不定我们亭台楼榭所有的食材都是从你那边买入的呢!”

  林敬松听了哈哈直笑:“我是有这个发展方向的,朝着全面化、多样化的农庄发展!”

  刘东沉吟了一会儿,跟着又建议道:“你山上现在物产已经很丰富了,不过我总是觉得缺了点儿什么……”

  “什么?”林敬松问。